1 标准要求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下列内容:
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 下列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其趋势:
1) 顾客满意和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2)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 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4)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5) 监视和测量结果;
6) 审核结果:
7) 外部供方的绩效。
d) 资源的充分性;
e)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见6.1);
f) 改进的机会;
g) 质量经济性分析;
h) 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
2 理解要点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组织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充分的输入信息是有效实施管理评审的基础。
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与本条款 a)至 h)的相关内容,包括:
-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是指上一次管理评审所作决定和措 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若更早时间的管理评审所确定的改进措施尚有遗留问题未解决,组织还应对此继续予以关注。
(管理课题实施情况,及以往管理评审遗留问题)
-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指本标准条款 4.1 [1]所确定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组织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
(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 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及其趋势有关的信息:
- 顾客满意和相关方的反馈,一是包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既有满意 的反馈也有不满意的意见,甚至抱怨或投诉等;
(顾客满意度报告)
二是由于相关方对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产生影响或潜在影响。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及落实情况,
[2] -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指质量目标是否适宜,是否适应组织的环境并与战略方向保持一致,是否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建立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与程度以及质量目标是否需要更新、 调整。
(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以及质量目标是否需要更新、调整)
- 过程绩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过程的绩效是过程实现增值或间接增值从而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通常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来衡量, 如生产的提供过程中的生产计划完成率、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和废品损失率等; 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是其符合产品接收准则和服务规范相关要求的情况,如 产品和服务一次交验合格率。管理评审应关注过程绩效和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与以往水平或同行业比较的情况以及发展趋势,目的是寻求改进方向。
(过程绩效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本年度与往年的比较和发展趋势)
- 不合格以及纠正措施,不合格是未满足要求,包括抱怨所引起的不合格;纠正措施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不合格可能有若干个原因,组织应充分地分析和查找导致不合格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管理评审的输入通常是比较严重的不合格和比较重大的纠正 措施或日常改进措施的综合情况。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8.7条款)
- 监视和测量结果,指组织按策划的结果,对所确定的监视和测量对象实施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监视和测量结果?)
- 审核结果,指在管理评审的周期内,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含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的结论和报告,尤其是审核中发现的普遍性、系统性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是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重点。
(内审和外审不符合项,纠正和纠正措施情况)
- 外部供方的绩效,如外部供方供货的及时性、产品的合格率、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结果。
(外部供方绩效)
- 资源的充分性,指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所需资源(包括人员、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监视和测量资源以及组织的知识等) 是否充足且满足要求,特别是当组织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引发相关资源需求增加时,资源提供是否依然保持充分?
(所需资源是否充足且满足要求)
-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指组织应将实施本标准第 6.1[3] 条款的结果,即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价结果提交管理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或变更相关应对措施。
(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实施情况及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或变更)
- 改进的机会,指组织应针对产品和服务、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等,识别在哪些方面存在改进机会,以实施改进。
(识别是否有改进的机会)
- 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指组织对质量经济性进行分析,通常可从顾客 满意度调查和质量成本分析两方面着手,形成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和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质量经济性分析具体可参见《GJB 5423-2005 质量管理体系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测量》。
(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
- 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指当组织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应将相关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报告作为输入信息,提交管理评审。
(重大质量问题情况)
3 实施要点
- 组织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时,应考虑与本条款 a)至 h)相关的内容, 并将此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上全部信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组织可视情决定,而专题的或分阶段进行的管理评审可涉及其 中的一种或几种信息。
- 本标准要求的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中,“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及其趋势信息中的“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监视和测量结果”和“外部供方的绩效”、 “资源的充分性”、“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改进的机会” 和“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是 GJB9001C 标准新增或变化的内容,组织应给予重点关注。
- 面对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各类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因此,组织在准备管理评审输入时,应特别关注“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及其趋势这两方面的信息。
4 审核关注
- 组织在策划和实施管理评审输入时考虑了哪些因素,是否包括了本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在管理评审输入时是否提供了这些信息。
- 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是否充分和全面,只有输入的信息真实、问题描 述准确、数据充分全面,才能保证最高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 GJB9001C 标准增加和变化的内容,如相关方的反馈、外部供方的绩效、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监视和测量结果、资源的充分性和应对风险、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和重大质量问题的归零情况等,是否得到了充分体现。
- 管理评审输入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杜绝管理管理评审走过场。
5 公司质量管理评审各部门应提供的信息
信息 | 营销部 | 研发部 | 生产部 | 工程部 | 管理部 | 财务部 | 技术质量部 | 保密办 | 安全生产办 |
---|---|---|---|---|---|---|---|---|---|
以往管理评审的输出(各部门管理课题实施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内外部环境[1:1]因素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顾客满意度 | ✔ | ||||||||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及以往落实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施情况以及质量目标是否需要更新、调整 | ✔ | ✔ | ✔ | ✔ | ✔ | ✔ | ✔ | ✔ | ✔ |
过程绩效? | ✔ | ✔ | ✔ | ✔ | ✔ | ✔ | ✔ | ✔ | ✔ |
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 | ✔ | ||||||||
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8.7条款 | ✔ | ||||||||
监视和测量结果? | ✔ | ||||||||
内审和外审不符合项,纠正和纠正措施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供方绩效 | ✔ | ✔ | |||||||
所需资源是否充足且满足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实施情况及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或变更 | ✔ | ✔ | ✔ | ✔ | ✔ | ✔ | ✔ | ✔ | ✔ |
识别是否有改进的机会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经济性分析情况 | ✔ | ||||||||
重大质量问题情况 | ✔ |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确定与所承担装备任务相关的法规、标准、使用需求、保障条件等影响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1: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注2:考虑来自于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有助于理解外部环境。
注3:考虑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有关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内部环境。 ↩︎ ↩︎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外部供方(如: 元器件、原材料、零部件供方,工序协作方,工程承包方)、合作伙伴(如: 新产品合作开发方),组织内的员工,相对独立的资质认可、检验检测机构, 以及竞争对手等。 ↩︎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 4.1 所提及的因素和 4.2 所 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 增强有利影响;
c) 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d) 实现改进。
6.1.2 组织应策划:
a)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如何:
1) 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 4.4);
2) 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应对措施应与风险和机遇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注 1:应对风险可选择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 能性或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信息充分的决策而保留风险。
注 2: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建立合作 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和其他可行之处,以应对组织或其顾客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