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
进一步梳理公司在工艺相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形成原因,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最终建立适应公司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全面工艺管理体系,具体目标包括:
- 设计需求:确保设计文件的技术要求能够高效、准确地转化为符合生产需求的工艺文件。
- 生产需求:为生产提供精准、标准化的工艺指导,减少偏差并提升产品质量。
- 管理需求: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 竞争力提升:通过工艺流程优化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2 现实问题和问题原因分析
2.1 人(工艺人员、作业人员)
2.1.1 问题内容
- 工艺人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工艺设计、优化、实施全流程需求。
- 工艺人员专业水平和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工艺挑战能力有限。
- 工艺意识薄弱,部分人员未认识到工艺对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作用。
- 作业人员技能参差不齐,无法完全贯彻工艺要求,导致不合格率增加。
- 工艺经验传承和积累制度尚不完善,尤其在退休人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经验流失严重。
2.1.2 问题原因
- 缺乏系统化的人才招聘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难以吸引高水平工艺人才。[3.3]
- 培训、培养机制不完善,培训内容未能全面覆盖实际设计、生产需求。。[3.3]
- 企业文化中缺乏对工艺意识的重点培养,员工对工艺的重要性认识不深。[3.4]
- 对技能考核及激励机制不足,未能充分激励人员学习和提升。[3.3]
- 未建立有效的工艺知识传递和经验积累平台。[3.3]
2.2 机(工艺软件、加工设备、工装)
2.2.1 问题内容
- 部分设备老化,精度和稳定性不足,无法满足设计和工艺的高要求。
- 工艺装备管理不到位,状态监控不及时,追溯难度大。
- 目前工艺文件编制的软件capp、word功能不足或功能未被充分利用,导致工艺编制效率较差。
2.2.2 问题原因
- 设备和工装的性能监控和维护保养机制不完善。[3.5]
- 工艺装备未建立有效管理流程,缺乏有效的追踪和优化机制。[3.5]
- 对工艺相关软件的功能开发和利用不足,导致效率较低。[3.5]
2.3 料(设计文件、工艺文件、)
2.3.1 问题内容
- 部分设计文件技术要求不明确,增加工艺文件编制难度,影响实际生产。
- 工艺文件覆盖率不足,部分产品无工艺文件指导。
- 部分工艺文件与实际生产不符,现场指导作用有限。
2.3.2 问题原因
- 设计人员工艺意识不足,设计文件中技术要求等缺乏标准化。[3.6]
- 工艺文件更新机制缺乏及时性,与实际生产脱节。[3.6]
- 工艺文件审核和沟通流程不完善,未能确保文件和实际生产的一致性。[3.6] , [3.8]
2.4 法(工艺相关制度)
2.4.1 问题内容
工艺参与公司活动的具体环节不明确,职责分工模糊,影响执行效率。
2.4.2 问题原因
- 工艺相关过程和实施流程未明确,未形成体系化指导框架和监督检查、反馈优化机制.[3.1]
2.5 环(领导支持、人员意识、部门沟通)
2.5.1 问题内容
- 工艺沟通不足,部门间协同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
- 工艺意识薄弱,工艺问题未引起各级人员的足够重视。
- 高层管理对工艺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资源配置有限。
2.5.2 问题原因
- 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3.8]
- 工艺在整体运营、战略决策中的重要性未被全面理解和体现。[3.4]
2.6 测(设计文件、工艺文件、过程检查、问题反馈)
2.6.1 问题内容
- 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中对监视测量要求未明确或不具体。
- 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监控不到位,工艺问题、偏差难以及时发现。
- 对发现的工艺问题反馈不及时。
2.6.2 问题原因
- 对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在监视测量要求方面的评审不到位。[3.7]
- 检验资源和人员不足,检验能力未能覆盖关键工艺点。[3.2]
- 工艺问题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问题积累。[3.6] ,[3.8]
3 提出解决方案、对策、措施
3.1 构建系统化工艺管理体系制度
- 对公司现有过程进一步梳理,确定工艺相关内容与参与度,以及流程框架.确定每个过程职责部门和参与部门,确保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确定每个过程绩效评价准则,确定监视测量(评审、绩效)的时机,定义关键绩效指标(KPI),如工艺执行准确率、生产偏差率、工艺文件覆盖率等。并建立持续优化机制,定期召开工艺评审会议,评估现有流程效果,提出改进建议,定期对工艺体系运行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形成改进闭环。
- 工艺体系由公司总技术负责人领导,公司技术委员会负责协调和推进工艺管理体系建设。
- 确定工艺体系方针:持续改进、质量优先、客户导向、全员参与、安全环保、合规管理
3.2 做好工艺策划工作,并按计划实施
- 工艺技术革新及改进策划:技术委员会根据当前公司工艺水平、产品发展需要、公司战略目标等确定1-2个工艺研究/改进/攻关计划,经评审确认后,将其纳入企业年度全年工作计划.
- 资源需求策划:各部门根据与部门相关的工艺过程、职责,进行分配,并定期对所缺资源(人员需求、培训需求、设备工装需求)进行汇总和上报,经评审确认后将所需资源纳入企业年度全年工作计划.。
- 工艺设计工作策划:根据公司新品开发计划、生产需求,责任部门编制工艺设计工作计划(新产品工艺,常规产品工艺,rd文件工艺等),明确各工作节点并定期检查.
- 工艺纪律检查计划:确定公司级工艺纪律检查计划,并将日常和月度工艺纪律检查纳入各部门计划中.
- 使用甘特图其他工具(项目管理软件),对上述计划进行细化管理(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管理)
3.3 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完善企业知识管理
- 制定长期工艺人才战略
- 招聘策略:优化工艺岗位招聘计划,吸引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 职业规划:为工艺岗位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技术专家和管理方向。
- 完善培训机制
- 基础技能培训:覆盖公司产品工艺特点、标准操作流程及常见问题应对。
- 专项技能提升:组织针对复杂或新型工艺的专项培训,邀请外部专家授课。
- 实操训练:安排工艺人员和作业人员参与生产实践,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 继续推动知识传承
- 继续做好新老员工的传帮带。
- 定期经验总结、典型案例、技术创新等内容归档,并进行合理共享。
- 丰富激励机制
- 对于员工(尤其是临退休人员)独有/特有技能的传承和分享做出奖励。
- 对发现重大工艺问题、提出合理工艺创新和改进想法、解决复杂工艺问题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 定期进行人员技能水平评定,对其中突出者进行奖励。
3.4 工艺宣传与意识培养
- 工艺文化建设
- 举办类似“工艺周”等活动,开展专题讲座、经验分享、技能竞赛等活动。
- 在企业内刊、公告栏等宣传工艺对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
- 全员培训计划
- 对全体员工进行工艺意识培训,尤其是研发部、工程部、生产和技术质量部门。
-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对工艺问题的识别和解决能力。
3.5 优化设备和软件管理
- 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 设备评估与更新:对老化设备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工艺、生产需求,制定分阶段的设备升级和更换计划。
- 设备维护:完善全生命周期的设备维护,包括定期保养、异常监控和应急维修流程。
- 强化工艺软件利用
- 针对现有工艺编制工具,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其高级功能并进行扩展开发;定期关注工艺软件最近动态;
- 进一步完善工艺文件模板,确保输出文件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并提工艺高模板自动化能力,减少工艺文件编制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
- 工艺装备优化
- 做好工装管理工作,定期评估工装是否满足设计、工艺、生产需求。
- 针对常用工装,设计和制作标准化模型。
- 定期评估工装是否满足设计、工艺、生产需求,以及收集作业人员对工装的合理建议,对工装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3.6 提高工艺文件覆盖率和质量
- 增强设计人员在工艺方面的参与度
- 建立并持续完善设计过程中工艺相关知识库,其知识库例如焊接技术要求、焊接符号、材料标准等。
- 完善设计文件工艺评审流程,明确工艺评审审查原则和审查条目。
- 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 完善工艺文件的定期审核和更新流程,确保文件与当前生产实际相符合。
- 设置工艺文件版本管理系统,记录文件更新历史,方便追溯和对比。
- 加强现场指导作用
- 工艺人员定期深入生产现场,监督工艺文件执行情况并收集改进建议。
- 针对工艺文件执行效果差的情况,由工艺人员提起,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专项优化。
- 完善工艺文件评审流程
- 明确各阶段工艺文件评审的时机、评审内容以及参与评审的人员。
- 细化梳理各阶段工艺评审条目,使评审更加充分。
- 落实工艺文件部门会签制度,明确各部门评审角度和内容
3.7 提升监视与测量能力
- 明确监测要求
- 在设计和工艺文件中明确技术要求、关键过程,确定关键工艺的监测时机和要求。
- 确定符合规范的统一的监测标准和测量方法。
- 强化过程控制
- 确定关键工艺的监控方案,并配备所需的设备和人员。
- 运用统计的手段,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
- 健全问题反馈机制
- 建立快速反馈通道,对工艺问题实行“发现—分析—解决—验证”的闭环管理。
- 实现问题数据化管理,定期分析工艺相关质量数据趋势,发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实施成效说明
- 工艺相关过程,及各过程流程图
- caxa图纸中技术要求标、焊接符号、材料标准化方案
- 工艺文件设计规程
-
- 工艺文件评审指南